本圖是“一條”的工作照片,徐滬生自己拍攝,也是讀這篇文章時最打動我的一個細節(jié)。在8月9日,我曾經發(fā)過一篇文章《媒體紅利已近消亡,微信運營的產品時代來臨》,大致也闡明了微信自媒體瘋狂漲粉的草莽時代早已終結,未來有好產品的自媒體才會有市場,“一條”就可以算是這樣一個例子。
如果非要總結一些成功經驗,其實就是一句話:將你的自媒體視為一個產品,做好產品經理。徐滬生的“一條”至少做到了幾點:
一是把握內容消費的需求變化,做好定位。視頻是誰都看好的大趨勢,但真正的細分需求在于國內正在經歷一場消費品質的升級。如果你仔細觀察優(yōu)衣庫、無印良品、河貍家等品牌的起勢,就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只要你用一種更高品質或降維的模式來做任何一個領域,提供更有品質的生活,你就有可能成功,且傳統(tǒng)勢力幾乎難以反擊。
二是要由偏執(zhí)做到極致。改改改,以及極度重視排版與展示效果等,都是產品追求極致體驗的一種體驗,而這種逼格,恰恰會讓用戶產生轉發(fā)分享的沖動。
三是單兵作戰(zhàn)、一舉成名的自媒體時代已經結束,團隊協(xié)作,并大膽采用一些渠道付費推廣的策略,或許將是下一輪自媒體競爭的必備組件。
作者:柳刀倉
來源:啖書局公眾號
徐滬生的微信公號“一條”開張的第十五天,他便成為微信生態(tài)圈里空前的神話,很多人相信,這也將是絕后的記錄。
9月24日,微信公號“一條”的粉絲達到1010727個。那天早上,這個數(shù)字的截屏頁面,呈淺綠色,如一道突如其來的閃電,點亮了整個微信圈,圈內的微信群幾乎每一個都在議論此事,無不瞠目結舌——這個公號才存在十五天,粉絲已經突破100萬!
著名的“羅輯思維”用了多少時間攀上了100萬?至少一年?!皡菚圆l道”開張100天,粉絲量是多少?僅24萬。這是兩個著名的記錄,前者是微信公號野蠻生長時代的高度,后者是和平年代的自媒體標桿。如今,徐滬生以每天生產一條視頻的速度,十五天就突破粉絲100萬,輕描淡寫地擊碎了這些被視為常識的微信規(guī)律。一家著名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合伙人對我說,這件事情像是夢里才能發(fā)生,而且,比最遙遠的夢境更加遙遠。另一些人則明確地拒絕相信,有人在我的朋友圈里堅定地留言:買粉!絕對的!
我看到截屏后,同樣驚倒。這事情太神奇,必須當面檢驗真?zhèn)?。我立即約他吃飯,當天就吃。他爽快地赴約了,出現(xiàn)的時候,胡子拉碴,一臉滄桑,比一個月前見到那個人要瘦許多,眼里焦慮,步伐急促,手中仿佛握有砍刀,時刻準備四處搏殺。創(chuàng)業(yè)不易,中年文青一旦下海,基本都是這種屌絲馬仔的模樣。
寒暄與點菜,我們開始說起這件神奇的故事。他說,故事的發(fā)生是這樣的:9月初,“一條”公號開張之前,預告消息上線,吸引粉絲破一千;正式上線第一天,粉絲即破一萬;此后像劉謙的魔術一樣,每天都是見證奇跡的時刻,10萬,20萬,30萬,直到破了100萬。
那么,你覺得突破100萬的原因是什么?
很突然,很難總結。
努力總結一下。
那也都是事后諸葛亮。
嚓,又不是事后一袋煙,快,總結一下。
就這樣,徐滬生被我拖著,一起梳理“一條”。這個像麻將牌名字一樣的公號,雖然號稱“一條”,說起來卻是千絲萬縷。
從工作流程說起,《外灘畫報》主編出身的徐滬生,創(chuàng)業(yè)后依然恪守自己的本行,每天專注于內容、內容,還是內容。選題從何而來?一方面,招募Lifestyle里的各類達人,另一方面,廣告客戶的創(chuàng)意合作業(yè)務(這個目前開始要價不菲)。
這流程中,徐滬生就是一個編輯部主任,確立主題,坐鎮(zhèn)全局,麾下21個人,就像21根手指,由他直接指揮,拍攝剪輯、文字配音、美工技術,他事無巨細地介入每一個業(yè)務細節(jié),一個標題可以改幾十遍,一個圖案細節(jié)可以上百遍。他的運營總監(jiān),就是微信公共號“睡前讀首詩”的創(chuàng)辦人,那個讓幾十萬中國人每晚文藝地入睡的范騷年。
不用猜測,他們的合作過程,肯定會為文字和審美爭論,就像是在詩歌創(chuàng)作時候斟酌字眼與標點。不過,我得承認,詩人們做出來的內容和版式,在汪洋大海的微信公號里確實獨樹一幟,既明快又豐盈,既樸素又妖嬈,充滿了文青情懷和小資情調。
他的產品分為九個大類,每一個起了很妖嬈的名字,《隱世小店》、《城中潮客》、《達人廚房》、《鄭在看》,等等。九大類別就有九個領域,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的KOL(意見領袖),徐滬生通過各種關系打入這些領域的KOL群,有的是靠人情,有的是靠費用。人情,徐滬生半輩子新聞飯,積累了大量人脈,費用,徐滬生有千萬級別的天使投資,非一般公號可比。同時,很重要的一點,徐滬生使用了“廣點通”——那個著名的騰訊精準廣告平臺。
圈內流傳的一個版本是,徐滬生主要依托了“廣點通”,所以效果驚人,不少人總結為,“一條”就是大手筆費用砸出的一個百萬級粉絲的公號。這個說法流傳極廣,我想,因為這種解釋比較理性,可以被理解、被理喻,也會讓大家覺得自己與徐滬生的差距,并不在于智商、能力或者運氣,而是金錢多寡的“基尼關系”。
對此,徐滬生沉思了一會說,廣點通嘛,自然是有很好的效果,但是更客觀地說,效應來自多方面,譬如視頻網(wǎng)站的導流,估計可以占到幾分之一,而KOL的轉發(fā),作用雖然難以評估,但無疑是巨大的,連黃曉明、閭丘露薇都轉發(fā)了。我理解他的說法,他的每一個粉絲的最終成本大約只有別人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,這并不能用一個“廣點通”來解釋。
一通分析之后,我總結,每一種成功的呱呱墜地,都有迎接它的特殊接生婆。總而言之,一條保持統(tǒng)一的風格和水準,是核心優(yōu)勢;其視頻定位,在微信號里絕殺大部分圖文;其水準穩(wěn)定,在視頻網(wǎng)站里,絕殺大部分UGC。從這三個方面,可以嘗試描述一條的內部結構:
1,典型的用戶場景,這是定位。
徐滬生用平面媒體的思維方式來處理視頻,組織上刪繁就簡,內容上干凈簡潔,調性上把握文化品位。在內容超級超級超級泛濫的社交媒體上,他的三分鐘溫馨視頻,在夜晚的朋友圈上出現(xiàn),文字、配音、畫面都讓人在喧囂的塵世中安靜下來,你看完了,便欣然分享。這是典型的用戶場景。
我們都在問,什么樣的內容會成為風潮?其實這并不是好看、實用、有趣、溫情、勵志那么簡單的區(qū)分,而應該是,這條帖子,能不能體現(xiàn)轉發(fā)者的境界和品味,也就是說,能不能提高你裝逼的格調,這才是轉發(fā)者的主要動力——因為,我們在社交媒體上,總是把自己構建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,每一個帖子都是讓我們接近自己所期望的形象。“一條”成為風潮,正因如此。
2,典型的生產模式,這是能力。
21個人,應對九個欄目。欄目選題來自達人,免費(歡迎達人去報名),還有商業(yè)合作,收費(歡迎企業(yè)去合作)。這些欄目并不雜亂無章,而是保持統(tǒng)一的風格,這個風格由徐滬生來統(tǒng)一掌控和微調,還是典型的雜志模式,不是電視臺的傳統(tǒng)制作模式,但還是傳統(tǒng)模式,是手藝活。這種手藝活能不能成功?看看高曉松和羅振宇吧。
保持統(tǒng)一的風格和水準,是 “一條”的核心優(yōu)勢。這事情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太難。徐滬生革新傳統(tǒng)媒體生產的某種模式,持續(xù)生產好內容,是他的能力。我們可以嫉妒,但不能不服。
3,典型的渠道分發(fā),這是運營。
直接人脈,九個領域的KOL,廣電通,以及視頻網(wǎng)站——徐滬生用這些渠道分發(fā)公號內容。因為是九個領域的累計疊加,所以用戶基數(shù)很大,覆蓋整個Lifestyle領域。如果分為九個公號,將如何?徐滬生說他們有過躊躇,沒人知道神奇的微信會發(fā)生什么,也許一敗涂地,也許會有九個二三十萬。
推廣中,徐滬生花了相當?shù)慕疱X成本,這是其他人不及之處,確實,不花成本不會這么迅速,而速度是成功的基礎。所以,有人說,唯一區(qū)別就是他有錢。當然,這話對,也不對。因為具體怎么花錢,如何根據(jù)每天的反饋調整,這些事情并不容易。他的廣點通方案修改了100多遍。
那個叫魏武揮的人說過,沒有運營的內容是狗屁(大意)。那個馮唐說,朱裳那姑娘雖美,摸不到手終究沒意思(大意)。接觸渠道是內容運營的關鍵,需要金錢鋪路,人情墊背。這些,徐滬生都做到了。
4,典型的市場時機,這是戰(zhàn)略。
徐滬生創(chuàng)業(yè)前學習了大量的視頻內容,有N個G。其實,差不多水準的視頻內容,在“一條”之前不能說完全沒有,但是它們要么局限在視頻網(wǎng)站,要么不能持續(xù)生產。在微信生態(tài)中,大手筆投資,高強度運營,保持水準統(tǒng)一,每天持續(xù)供應的Lifestyle視頻產品,確實只此一家。從這個角度說,雖然微信公號已經紅海如血,但是視頻領域卻散發(fā)著迷人的蔚藍色,還屬于野蠻生長的時代。這是運氣和實力,徐滬生看到了,撞到了,牛逼了。
5,典型的企業(yè)需求+受眾需求。
這世道,企業(yè)已經找不到合適的媒體去投放廣告了,不知道如何找消費者了。企業(yè)現(xiàn)在滿世界找KOL,或者通過社交媒體服務商找KOL,但是企業(yè)更本質的訴求是,接觸到合適的客戶。與此同時,網(wǎng)上遍地UGC,非常熱鬧,但是缺乏與中產階級精神需求相匹配的優(yōu)質內容,紙媒衰落,網(wǎng)媒太LOW,哪里有簡潔、優(yōu)質、清爽、可靠的內容供應?一條,其實是用優(yōu)質的視頻內容,滿足了中產階級和精英階層的內容需求,獲得了一批粉絲,同時獲得為廣告商制作視頻軟文的訂單。一條與4A廣告公司的區(qū)別是,一個有用戶,一個沒有,一個是靜態(tài)代理,一個是社會化傳播。
某種意義上,一條帶有典型的傳統(tǒng)媒體印記,它甚至可以視為一家雜志社。但是,雜志社就會有雜志社的邏輯與問題,最大的問題就是審美疲勞,所以傳統(tǒng)媒體常常改版刷臉。而在喜新厭舊以光速進行的微信上,“一條”必然要不斷變幻身姿,才能青春常駐。邏輯上看,一條必須常有爆發(fā)點,才有高關注。這個是高曉松和羅振宇們同樣遇到的問題,是所有專欄作者遇到的挑戰(zhàn),也是樂趣所在。
黎叔最近說,內容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入口。是的,一條即將登陸優(yōu)酷土豆,獨家播出,并獲得刊例價以億計算的推廣資源。這顯然是內容的勝利。讓我們安靜下來,一條的故事就是傳統(tǒng)媒體的故事:優(yōu)質內容+持續(xù)生產+渠道運營+推廣投入+一個垂直市場=一個神奇的故事。
奇跡有時候離我們很近。
(文章來源:微信 啖書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