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必須有個選擇的話,為什么使用小密圈而不是微信群?
從信息組織的角度看,小密圈的信息是圍繞話題( Topic )組織的。同樣如果有 500 人在微信群里,會產生很多無序的信息噪音,但小密圈里就不會。因為閑聊的信息彼此接不上話。
小密圈的信息可以沉淀下來,可以有效的二次組織,而微信群以及 QQ 群目前要做到這一點還很費事。小密圈的產品形態(tài),介于論壇和群之間,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,至少目前是這樣。
我為什么開小密圈?只是為了賺錢?有個 5000 好友的朋友圈還不夠嗎?朋友圈有的時候你不好意思發(fā)太多信息,對別人是一種干擾和冒犯。我這樣喜歡發(fā)信息的,一天下來可能要發(fā)十幾條,有些人根本受不了。再說,受眾也不一樣,比如自己的家人和朋友,他們不想看到你整天嘮嘮叨叨的說什么產品感悟。
我的一個思考是,微信群是否可以引入類似話題/線索( Thread )的機制,比如參考 Slack 的某些特性?為什么不用 Slack 呢?用戶使用門檻太高。
我并不喜歡別人來我群里拉人。原因很簡單,這類信息是噪音。與之類似的是,進來找同類的,「有杭州做電商的人嗎?」「有沒有做醫(yī)療的?」 類似這樣的信息都會刪掉。
信息必須降噪。
無用的信息刪掉。不用擔心損傷用戶積極性。恰恰想法,有些過于話嘮的用戶,積極性必須適當遏制一下。否則,對其他人是干擾。
對好的內容,認真寫的內容,我會直接贊賞。
形成良性的循環(huán)。但也看到有用戶把一條信息貼到好幾個小密圈里,這樣不好,沒必要這樣做。一般不節(jié)制的復制信息過啦,我會刪掉。
如果開了個小密圈,不好意思收費的話,當然可以設置不收費。
如果收費,建議考慮清楚,自己是否有長期的興趣運行這個東西?,F在能看到一部分圈主已經沒耐心運營了,用戶心里會對你的信任減分。
有很多場景和需求適合用小密圈來做。必須,產品經理手機用戶反饋,留個小密圈二維碼,用戶掃進來發(fā)信息然后整理一下即可。比如,客服需求,不緊迫的信息,讓用戶在小密圈里吐槽即可。
招聘也適合通過小密圈來做。
用戶上傳文件很方便。文件權限控制如果可以靈活一點,就非常適合用來收集簡歷。
希望這些想法對你有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