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確定核心功能
等宋曉鈞了解小程序,已經是2016年底了。他覺得小程序完全可以解決他上面提到的問題。于是,找來了三個小伙伴,迅速組建了開發(fā)團隊,專供名片小程序。
1月9日,小程序上線后,宋曉鈞發(fā)現(xiàn),已經有同類名片小程序,但他始終覺得有不足,這些小程序,在解決了基本功能的同時,為了利用微信的社交屬性和增強用戶粘性,附加了很多其它功能,比如把用戶的名片庫公開、增加創(chuàng)建群的功能、給用戶打標簽并公示等等??此坪茇S富,卻不是用戶剛需,還可能因為功能復雜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。
宋曉鈞立刻厘清了“遞名片”重心,只做用戶最痛點:紙質名片易丟失、易磨損、不易查找、數(shù)量帶不夠。所以,“遞名片”核心就是解決這些問題,看到張小龍在公開課上提到: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入口在二維碼。最初的“遞名片”,有編輯名片、生成名片二維碼、名片夾及我的多張名片(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版本),于今年2月14日上線。
2.圍繞核心功能,各個擊破
最初,宋曉鈞邀請了身邊體驗,跟他一樣都是名片的重度用戶。初版得到大家“使用很方便”的評價之外,也被指出了很多問題:
A.我已經有紙質名片了,為什么還要最手動輸入?
這個問題,在第二個版本中,以“拍照識別”進行了替代。螢連長測試了5次,信息識別率是100%。
B.看不懂“管理我的多張名片”,盡管有很長的說明,但是沒耐心看完。
在后來的版本中,宋曉鈞直接砍掉了介紹,改為用戶左滑的習慣,將“管理我的多張名片”放在第一個名片的后面。
C.大家名片“長”的一樣,沒辨識度。
這在第十版時得到了改進,“遞名片”加入了名片模板,供使用者選擇。
D.有時候,客戶的聯(lián)系方式還是保存到手機通訊錄中比較方便
最初,“遞名片”研發(fā)團隊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,但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方案。直到5月19日,小程序的開放的新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,可以直接把聯(lián)系人的信息,保存到手機通訊錄中,他們迅速進行了迭代。
至今,“遞名片”已經迭代了二十多個版本,根據用戶的反饋和小程序釋放的新能力,不斷更新,基本保持一周迭代一次的頻率。但所有的迭代,都是圍繞名片這個最核心的功能來做,不為流量增加雞肋的功能。與同類別的名片產品相比,“遞名片”功能顯得“簡樸”了很多。
盡管功能簡樸,但在設計上,宋曉鈞卻毫不放松,沿襲“微信的用戶體驗至上”這一準則。
這位我們呈現(xiàn)了不一樣的“遞名片”。
1.進入小程序,不會提醒你獲取信息
大部分的小程序點擊進入之后,都會有授權提示。
一直從事大數(shù)據分析工作的宋曉鈞非常注重,數(shù)據泄漏對用戶的體驗傷害,度多用戶對上圖的彈窗很敏感,內心是拒絕的。另外,從產品的角度來說,使用的流暢性也是非常重要的,這些都是人為增加了用戶的使用門檻。
2.“遞名片”做了iOS版和安卓版
小程序最初推出來,對開發(fā)者最大的一個吸引點,就是不用再去設計兩套系統(tǒng)的產品了。但是“遞名片”在設計上,還是做了一定的區(qū)分,這則是為了符合使用不同操作系統(tǒng)的用戶習慣。
舉一個非常細節(jié)的例子,iOS和安卓右上角的折疊按鈕是不一樣的:一個橫,一個豎,這個細節(jié)在“遞名片”有所展現(xiàn)。盡管這會增加一定的工作量,但是宋曉鈞認為“只要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就值得”。
3.找名片,拒絕“海淘”
在一堆紙質名片中找到你要的那張,可謂大海撈針。電子名片還可以通過姓名查找,但要是忘了對方的姓名,難度亦是很大。
考慮到了這個問題,“遞名片”將用戶名片信息中的所有要素(姓名、電話、公司、介紹等),都添加到了被搜索范圍,只要有一點“蛛絲馬跡”,就可以搜索到對應的人。
4.有些人,我并不想加他名片
這是一種比較無奈的場景:礙于情面,讓對方掃了碼添加了你的名片,對方也將自己的名片推送給你了,但是你并不想加他。
怎么解決這種職場尷尬?宋曉鈞糾結了很久,對方推送的名字,如果在你不知情時,被直接添加,對你就是騷擾。為了讓用戶自己掌握主動權,“遞名片”上有一個“待接收的名片”選項,一旦顯示有新的名片,會通過“服務通知”提醒用戶,由用戶做最后決定。
“遞名片”是一個社交行為,但這款產品并沒有做太多的社交功能和營銷推廣,至今只是發(fā)動了宋曉鈞周邊好友使用,卻獲得了上萬用戶的青睞。
在最新版本的“遞名片”中,螢連長發(fā)現(xiàn),“社交”這個元素已經悄然列入其中:用戶在使用名片的模板時,需要分享之后才可以解鎖使用。
按照運營者的思路,應該是我分享給好友之后,我可以使用,好友要使用的話,還需要再分享給他的好友,因為這樣可以形成二次傳播,加速產品的推廣。但并非這樣,螢連長發(fā)送給好友之后,好友告訴我他也可以使用。螢連長比較疑惑,這樣不是不利于用戶增長嗎?
宋曉鈞告訴螢連長:這個功能是一個做推廣的小心思,如果直接把小程序推薦給好友,顯得太平淡,所以做了贈送的模式。
但是,既然是好友贈送給你的,就希望你也可以使用,如果你還要再分享一次才能使用,不符合贈送的邏輯,不能為了傳播而傳播,為了推廣而生硬的加一些功能或者強行讓用戶使用。比如曾經的某運營商和某互聯(lián)網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社交產品,以及某電商企業(yè)推出的一款社交產品,要求企業(yè)員工使用,但最終還是沒有什么用戶量。好產品不用太介意最初用戶量少,我們要集中精力把功能、體驗先做好。
宋曉鈞透露,近兩周,“遞名片”將推出一個非社交的新功能,解決現(xiàn)存的一個場景的痛點,目前他還沒有在其它產品上看到過這個功能,大家可以期待一下。